2004/7/16 From: 陽江十八子
陽江市,位于廣東省的西南部,濱臨南海,聯通粵中與粵西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陽江市自古以來就成為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重要紐帶。沿海高速、開陽高速公路的開通,使陽江到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時間和距離大大縮短,陽江已融入到大珠三角兩小時經濟圈。
陽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自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碧海銀灘,陽光燦爛的海陵島是國家AAAA級旅游度假勝地,奇山秀水的陽春凌霄巖,山與水天然壁合,猶如人間仙境。
陽江氣候怡人,物產豐饒,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氣候,盛產芒果、荔枝、菠蘿、龍眼等亞熱帶水果,嶺南名產“春砂仁”的主要產地。
陽江詩書氣氛濃厚,人文獨特,素有“文化之鄉”美譽。鐘靈毓秀的漠陽大地孕育了如近代書法家阮退之,當代國畫大師關山月,作曲家何士德,美術大師陳醉、書法家關振東等眾多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臘月揮春的傳統,成為風格各異的書法藝術大展臺。
陽江傳統產業久負盛名,豆鼓、漆藝、陽江刀號稱“陽江三寶”。而其中“陽江刀”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更是聲名遠播,譽滿全球。
陽江刀歷史悠久,口碑廣傳,早在1400年的隋朝前,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陽江造劍制刀,奠定陽江刀的悠久歷史地位,及后來“陽江刀”憑借其獨特的工藝成為廣東省及鄰近各省市商客的“搶手貨”,并由此推動了陽江特色手工業的迅猛發展。時至今日,陽江的傳統刀剪業已發展到1300多家,“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中國小刀中心”相繼落戶陽江,陽江被譽為“中國刀剪之都”。
陽江的日用五金刀剪產量占全國的60%,出口量占全國的80%,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生產和銷售五金刀剪的主要集散地,并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制刀行業是一個傳統的行業,繼承和發揚傳統制刀文化是制刀行業得以發展的動力,如何保持行業的創新和活力呢?那么,就讓我們來到“中國刀剪之都”親身感受一下吧!
“陽江十八子”,這個響亮的名字就是“中國刀剪之都”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陽江刀最典型的代表。款式多樣、造型別致、經久耐用,深蘊中國刀文化的陽江十八子刀具成為各界人仕陽江之旅的必選商品。
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當年,被現在員工稱呼為“輝叔”的現任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董事長—李良輝先生,是一位從事專業制刀半個世紀的老行尊,并成為中國刀剪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委員,當初為了一個單純而堅定的信念“我要造一把中國最好的刀”,這位癡心的刀匠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實現理想的行動中,從當初僅有8位員工,場地不足2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到現在擁有工業用地25萬平方米,員工超過1000人的大型集團企業,成為中國最大的家用刀具產銷基地,被國家日用五金技術中心推薦成立“中國菜刀中心”。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董事長“輝叔”的左右,有著一班為實現“造一把中國最好的刀”理想的擁護者和支持者,“陽江十八子”品牌創立者,現任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總經理—李積回先生,無疑是最為堅定的其中一位,在將該集團公司生產和管理推向科學化、規范化,培育“陽江十八子”這個響徹神州大地的中國刀具第一品牌的過程中,以企業家的膽識和謀略, 勤于思索,勇于創新,把現代的高新科學技術應用于傳統的制刀行業中并不斷突破,先后引發中國傳統制刀業五次技術革命,1983年——1992年,十八子繼承和發揚中國1400多年制刀的精髓,把傳統焊接改進為連體直出刀具,引發中國刀具行業第一次技術革命。1994年——1996年,根據日本、德國刀具的特點,開發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功能家用廚刀,以款式新穎、品種齊全,滿足了當時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96年——1997年,根據國際市場流行的套裝刀具,開發出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木架通(風)透(氣)式套裝刀具。從而將中國傳統刀剪文化和禮儀文化交融、滲透,沖破了中國歷史上不用刀具作為禮品的禁忌。引發了中國刀具又一次技術革命。1997年——1998年,根據我國刀剪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產品差異。開發了國際最流行的高級原材料7Cr17MO(七鉻十七鉬)不銹鋼、不銹復合鋼等國內首創鋼種。現普遍應用在中國刀剪行業制造中高檔產品。秉承中國千百年鍛鋼制刀一體化的精髓、發展和創造了具有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技術化、數字化的集團生產模式。達到了煉鋼、制刀、技術一體化生產刀剪的最高境界。從而引發了第五次革命。李積回總經理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并當選為廣東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企業的不斷發展,離不開高新科技的應用和人才的引進,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通過與全國各大院校、科研所建立廣泛的交流和合作關系,并引進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及專利技術。應用了大型統計管理電腦系統、多維設計系統、市場應急系統、銷售管理系統、激光彩色設計輸出系統、影視音像制作系統、高精度攝影及噴繪制作系統、網絡傳輸及制作系統、激光打標防偽系統等現代化高端技術,為企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同時,集團公司全面實施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管理,并獲得德國RWTÜV機構認證。通過注冊三個國際域名進行全球電子商務貿易,建立全球性銷售網絡系統,與國際接軌。為促進刀剪行業的共同發展,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后,提升中國刀剪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集團公司投巨資興建精密特鋼廠,首次把航天航空和軍工生產技術用于生產民用刀剪原材料。開發一系列的高級鋼種,獨創煉鋼、制刀技術一體化制刀模式。
企業實施“以人為本”的戰略方針,注重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聘請專業講師全面負責所有員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崗培訓,技能培訓等工作。工程技術人員分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科技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
發揚企業團隊合作精神,凝聚員工的歸屬感,開展各類健康、活潑的文化體育活動,組織籌辦各種豐富多彩的聯歡晚會、球賽、象棋賽、詩歌朗誦賽,戶外郊游、技術能手賽等。
集團公司建有3個員工俱樂部,康樂設施齊全,設有標準藍球場3個、羽毛球場4個,乒乓球臺20張,桌球臺10張;錄像投影室3間,卡拉OK歌舞廳3間各配有高標準的電器音響設備;2個員工閱讀室,有6000多冊各類圖書雜志;建有培訓中心,培訓教學設備齊全;高級國際會議室和會議廳各1個,十八子集團公司榮譽室1個,各界著名書法、畫家的藝術作品展示長廊1個,十八子少兒藝術中心1個,《十八子通訊》報1份。現正籌建中國刀具歷史博物館。
集團公司攝制了介紹陽江刀文化、歷史、十八子發展史的專題片——《鑄造輝煌》。
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是民營企業,在陽江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并充分利用政府資源、社會資源、旅游資源、發揮自身優勢不斷發展壯大,積極投身社會活動,積極回報社會。近年來,陽江十八子積極參與贊助社會公益事業的資金近1000萬元,其中近幾年贊助項目有:
2000 年資助拍攝電影《永遠的軍人——霍建敏》
2000 年贊助陽江風箏隊參加香港國際風箏節獲金獎
2000 年贊助陽江學界女子排球隊赴澳門參賽
2000 年贊助冠名“十八子”杯廣東省家庭國際標準大賽
2000 年贊助陽江僑辦開展僑務法律知識電視大賽
2000 年為陽江水利建設捐款
2000 年“十八子”杯全國翻波板錦標賽暨全國帆板冠軍賽
2002年贊助陽江海陵島旅游局珠海推廣會
2002年第十二屆全國風箏比賽團體第一名
2002年香港國際風箏節放飛比賽最佳放飛能力獎
2002年參加陽東荔枝王拍賣并以12.8萬元競投得荔枝果實全部贈送全市孤寡老人
2002年贊助陽江代表隊參加廣東省第十一屆運動會。
2002年協辦2002年全國籃球俱樂部聯賽總決賽
2003年出資贊助英才學校建校
2003年贊助中美男籃對抗賽
集團公司積極發掘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贊助編印《漠江詩詞》
集團公司積極參與 “扶學助孤”活動,2000年開始資助陽江市江城區平崗鎮陳苗、陳潘兩姐妹完成學業。
該公司于1999年12月27日成立了中共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支部委員會、黨支部帶領公司全體黨員認真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遵紀守法,受到了上級黨委和企業的廣泛好評。
2000年8月成立了工會委員會,工會認真發揮其工作優勢,認真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與企業主之間形成良好的工作關系,工會有著極大的向心力。
2003年6月17日,共青團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委員會成立,共青團委是在團支部的基礎上成立起來的,發揮了團員、青年的后備軍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貢獻。
1999年成立了陽江十八子科學技術協會。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為企業的科學發展注入了生機。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的成長離不開領導的關懷和勉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廣東省委副書記歐廣源、澳門特首何厚華等領導先后視察了集團公司,并對十八子集團公司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
十八子的發展,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文人墨客紛紛慕名參觀,即興潑墨揮毫。中國著名國畫大師關山月、黃安仁、陳醉、關振東等都為十八子留下墨寶。
陽江十八子集團公司正順應全球化、市場化需求不斷改革、以高漲的熱情沐浴春風樹雄心,牢記張德江書記的勉勵和囑托:集中精力做好刀具,不僅要做中國第一,還要爭取做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