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3 From: 陽江十八子
《五金與廚衛市場》2002年第9期18頁
如何增強刀剪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刀剪產業發展?對我國傳統的刀具產業采用現代科技成果進行改造,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是重要手段之一。
從產品結構和產品質量看,我國五金刀剪產品主要以中、低檔為主,高檔產品很少且長期依賴進口。中低檔刀剪產品附加值低。要提高產品檔次,就必須加強產品結構調整的力度,不斷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加強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及設備的更新改造,促進行業的發展。近幾年杭州張小泉剪刀集團公司和陽江十八子廚業有限公司瞄準國際一流刀剪生產企業和刀剪產品。嫁接其他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分別研究生產出高級裁衣剪、復合鋼對焊菜刀,為全國刀剪行業帶了個好頭。
另外,刀剪產品的設計、造型和產品包裝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我國刀剪行業大多數屬于中小企業,缺乏專職研究人員和產品開發人員,像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和陽江十八子廚業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為數不多,不少企業基本上沒有技術開發能力,產品開發處在模仿或引進階段,對刀剪產品的基礎理論缺乏必要的研究,對產品的制造技術、質量好壞大多依靠經驗,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到目前為止刀剪的鋒利度還無法康亟屑於ǎ加寫諢±礪鄣牟歡系厴釗胩教趾脫芯浚拍芨玫刂傅夾幸檔牟反蔥隆?lt;/SPAN>
新市場
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五金刀具行業,現正名副其實地呈現了“小商品,大市場”的喜人形勢。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世界各類刀具市場貿易總額在36億美元左右浮動,目前中國刀類出口額僅占世界總進口額的4.6%,剪刀類出口額僅占1.2%;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首先,在加入WTO后,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以往國際發達國家對我國經濟的不平等和市場配額限制等不利因素將進一步減少、取消,對于以外向型為主的我國刀剪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發展非常有利。
再者,五金刀具制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比較優勢勞動力和原材料相對廉價等,市場優勢,將有利于進一步吸引外資轉移到我國市場。其先進技術和雄厚實力將參與國內市場競爭,加速我國刀剪業的經濟技術結構調整。另外,刀剪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行業多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而國內潛在的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的穩定發展空間。
我國刀剪業內人士并沒有因此而盲目自喜,他們認識到,未來的競爭就是品牌競爭,圍繞這一最終目的,他們明確了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品檔次、提升專業化程度等,一系列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主攻方向已非常明確。
新技術
刀剪行業的競爭,很大程度是技術的競爭,刀剪業要取得飛躍式的革命,必須在工藝和技術上取得較大的發展。本次刀博盛會帶來的工藝和技術信息,令業界矚目。
熱處理工藝
熱處理工藝是決定刀剪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之一。據全國刀剪行業信息中心調查,選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處理的產品質量是不同的。檢測結果表明,先進國家的高檔產品的硬度值高而且均勻,同一把刀剪硬度差值很小,金相組織顯示晶粒細小,回火馬氏體組織均勻,充分發揮了材料經熱處理后的組織性能,確保了刀剪使用時具有的最佳功能。而國內不少企業在熱處理時滿足于規定的硬度要求,各項工藝指標參差不齊。
磨削拋光工藝
先進國家制造刀剪大多按刀剪產品的規格尺寸、形狀提供異形帶鋼,可減少70%以上的拋磨量,對刀剪刃口的磨削和拋光,采用刀剪磨床、雙面磨刀機、雙圓臺磨床、砂帶機、自動研磨機、數控拋磨機等先進設備加工;刀剪的刃口磨削質量高,幾何角度統一,表面粗糙度低,磨削紋路細膩。而國內大多數企業仍采用手工磨削和拋光,刀剪質量不高,即使部分企業購買了國產的刀剪磨床,砂帶機等設備投入使用,加工出來的刀剪質量與國外產品尚有差距。
表面處理技術
先進的表面處理技術可使刀剪產品錦上添花,提高附加值。先進刀剪產品的設計、造型和包裝據不同的消費市場而定,總體設計美觀大方,包裝精美,標識統一,注重品牌。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刀剪行業大多數居中小型企業,缺乏專職研究人員和產品開發人員,不少企業基本上沒有技術開發能力,產品開發處于模仿或引進階段,對刀剪產品的基礎理論缺乏必要的研究,刀剪的鋒利度還無法定量地進行檢定。
新材料
我國刀剪產品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低檔產品用料一般采用普遍低碳、中碳鋼如45號、50號、65Mn鋼板及ZCrl3、3Cr13不銹鋼制造,所產刀具雖美觀不銹,但其鋒利度和耐蝕性都不夠理想,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要想制造出高檔品牌剪刀,必須要有高檔材料。為縮短與國外先進國家產品和用材上的差距,一些鋼廠與刀剪企業合作,先后陸續開發了一些新的含有鉬、鈦、釩的不銹鋼材料如6Crl3Mo、6Crl8Mo、SCrl3MoV和 5CrISMoV及全不銹爆炸復合鋼等,提高了刀具的硬度和耐蝕性,制出的刀具鋒利不銹、易磨、美觀耐用。陽江市“十八子”就在國內首創用不銹鋼復合鋼生產菜刀。復合鋼的使用將給傳統刀具材料帶來一場新的革命,使刀剪產品的結構和性能發生根本性變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大大提高,各種病菌的傳播與危害成為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市場對刀剪等刃具的抗菌性能也有了迫切要求。因此,抗菌滅菌材料在刀剪行業的應用是個新課題,這種材料在日本應用很廣,抗菌產品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目前我國在抗菌滅菌方面在刀剪行業內才剛剛開始研究,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采用抗菌材料生產刀剪產品。這種抗菌技術的應用,成本并不高,每把菜刀大概增加0.5-0.8元,消費者容易接受,既可提高產品附加值,又可創造新的市場。
我國市場上已經研制出刀剪用抗菌不銹鋼材料,是在不銹鋼中加入適量銅,經特殊處理后,使材料中能形成一種高濃度銅的第二相,均勻地分布于合金基體中,當其裸露于表面時,不形成氧化鉻的鈍化膜,易析出正二價銅離子起到抗菌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抗菌產品肯定會越來越多,抗菌材料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刀剪生產企業要與原料生產企業加強合作,讓原材料生產企業為刀剪生產企業生產出刀剪企業所需要的高質量的原材料,使材料的品種、規格、質量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檔次,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新啟示
日本是世界的刀具王國,三條市則是日本的刀具王國,日本的刀剪之鄉和金屬加工中心之一。只有8萬多人口、220家刀剪工廠的三條市,刀剪制造業年產值卻高達270億元(人民幣),生產的刀剪以出口歐洲、東南亞和北美市場為主,占總出口值的9成。“三條模式”給我國發展刀剪業啟示頗多。
一是生產機械化程度高,產品種類多。三條市的刀剪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占地面積很小,與陽江市的十八子、宏鷹等企業沒法比,但生產效率高,機械化程度較高,而且產品種類很多。
二是有完善的刀剪分工體系,最突出的特點是本市制造適合刀剪生產的原材料——三層復合鋼,一種用三塊鋼板粘接后按不同規格扎出來的優質板材,因此產品市場價格很高,一般價格在200-600元(人民幣)之間。最高檔的美容美發剪刀,一把剪刀的價格就達到3000-6000元(人民幣),最高1萬多元(人民幣)。
三是政府對企業的大力扶持。企業要上高檔產品,就要購買高檔加工、檢測設備,聘請高級人才,但這對中小企業是不太可行的。于是政府成立一個“地區產業振興中心的組織為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辦公地點由政府提供,費用由省、市補助一部分,中心創收解決一部分的辦法解決。中心設立了產品開發部、情報事業部、營銷推廣部等部門。在產品開發部,由政府出資購買了很多高精尖的加工、檢測設備,然后租給各中小企業使用。中心同時還為企業提供人員培訓服務。中心本身聘有各類技術人員,開發各種新產品供企業購買后生產。中心還設有銷售部,展示并推銷各家企業的產品。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后勁。(摘自《陽江報》)